腾冲县 - 概况
1890年清政府同缅甸签订了《滇缅商务条约》,1899年英国在腾冲设立领事馆,1902年清政府在腾冲设立腾越海关。到清末和民国初年,腾冲商贸进入旺盛时期,商贾云集,贸易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以腾冲口岸为依托的跨国商行和内陆各地分公司。以1930年为例,当时的进出口总值就达400~600万两关平银,进口商品约200种,出口商品约80种,年进出口商品为8~9万驮,使腾冲成为各种物资的集散地和原料加工及轻工产品生产地。同时,商贸的发展也促进了腾冲民族工业的发展,1930年办起了“名扬烟草公司”之后,又相继办起了织布厂、火柴厂、制革厂、印刷厂、发电厂、电池厂、肥皂厂等。在中国历史上,腾冲还首开翡翠加工先河,众多的玉器加工作坊,众多的玉匠及精细的玉器,使腾冲成了东南亚著名的珠宝玉器集散地。1939年全县人口就超过30万人,“昔日繁华百宝街,雄商大贾挟资来”的说法就是腾冲当时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此外,在长期的贸易活动中,大批腾冲人到海外经商,侨居世界各地,使腾冲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商贸关系日益密切,不断扩大。
腾冲县 - 历史沿革
汉时,腾冲属于乘象国“滇越”,依据是《史记·大宛列传》、《史记·西南夷列传》,“滇越”国中之“越”字乃腾越一名中“越”字之最早见于史书者。
三国时,腾冲属盘越国。国名来源于《三国志·魏书》,“盘越国亦名汉越,王在天竺之东南数千里,与益都(益州郡)相近。”
隋唐时,腾冲属藤越国。腾冲一名始于《旧唐书》、《新唐书》,亦作“藤冲”“藤充”,腾冲属于腾越大地的核心地带。“腾越”,亦作“藤越”,亦首见于唐时。
南诏时有藤越国。按南诏行政区划,藤越国为南诏属国,在永昌节度辖下。现在腾冲县地域内有“汤浪”、“藤弯”、“越礼城”、“越赕”、“申赕”、“腾冲”?亦作“藤冲”“藤充” 等初次出现于樊绰所著的《云南志》一书,均为并列地名。
宋时,大理国设立腾冲府。大理国初期,沿袭南诏建制。至太中国时(高相国专权时期),将永昌节度所辖地域分为两片,在怒江以东设立永昌府,在怒江以西设立腾冲府,由其子孙高泰贤、高泰运分别治理。“藤越国”至此不再存在。
元时,有藤越州、腾越县、腾越府,甚至也曾被蔑称为“软化府”。元宪宗三年,高泰运之后世高救内附于元朝。元朝在腾越大地上分别设立过藤越州、藤越县、腾越府(腾冲府)。元人把腾冲视作军事重地,惧大理国时“腾冲府”一名中“腾冲”二字力度太大,便蔑称之为“软化府”。
明时,腾冲军民指挥使司管到西双版纳、老挝。《明史·地理志》:“腾越州,元腾冲府,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布政司,寻废(麓川军占据)。永乐元年九月置腾冲守御千户所,……正统十年三月升为腾冲军民指挥使司,嘉靖三年十月置腾越州,……十年十二月罢司(军民指挥使司)为腾冲卫。”辖地包括“三宣”“六慰”之地,“三宣”即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南甸宣抚司;“六慰”即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车里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挝宣慰司、孟养宣慰司。
清时设腾越卫、腾越州、腾越厅。清朝初期,置腾越卫;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腾越卫为腾越州;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升为直隶厅(设腾越直隶同知,属迤西道);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降为厅(腾越厅)。腾越厅领七土司,即南甸、干崖、盏达、陇川、勐卯、户撒、腊撒。
民国以后设腾冲县。公元1911年10月27日,张文光、刘辅国等发动腾越起义,打响云南辛亥革命第一枪。1912年在腾冲设腾冲府。1913年改设腾冲县。
1942年日军侵占腾冲,在滇西设腾越省和腾冲县。1944年9月14日中国远征军光复腾冲。
1949年12月15日,边纵七支队三十六团进驻腾冲,23日成立腾冲县临时人民解放委员会。1950年2月21日,成立腾冲县人民政府,属保山专区。1956年4月,腾冲县随保山专区并入德宏自治州。1963年8月,腾冲县随保山专区从德宏州内分出。1971年1月1日,保山专区改为保山地区,腾冲县属保山地区。保山地区改为保山市后,腾冲县属保山市。
腾冲县 - 农村经济
通过协调推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7亿元,比2002年增7.1亿元,年均增7.3%。涉农龙头企业由2002年的8户发展到160户,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粮食实现总产2.8亿公斤,年均增4.5%。茶叶实现产值3.25亿元,是2002年的9.4倍。烤烟逐步向优势适宜区域集中,2007年交售烟叶945万公斤,烟农收入达11577万元,比2002年增4917万元。实施了泡核桃、香料、银杏、红花油茶和工业原料林五个基地建设,特色产业逐步壮大。畜牧业克服疫情影响发展加快,2007年实现产值5.5亿元,年均增11.1%。林业发展稳中求进,2007年实现社会总产值6.4亿元,年均增7.8%。五年累计投入各项支农建设资金3.76亿元,实施了一批农田水利、农村能源、烟水配套等项目建设,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投入1150万元,实施各级各类新农村建设示范点56个。投入1.4亿元实施了一批扶贫项目,解决了4.4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转移农村劳动力30多万人次,其中有序输出近万人,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腾冲县 - 工业发展
腾冲县 - 地方特产
香蕈
香蕈又叫香菇,是一种寄生于栗、槲等树上的真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其菌盖灰褐色或淡赭色,光滑而有少量黏液,菌体较其它真菌柔韧。在腾冲,野生香蕈主要出产于高黎贡山腹地及古永一带深山老林,如果你在委春孟夏时节走进界头乡的大塘村或高黎贡山下的其它村寨,便可一品新鲜野生香蕈的原汁源味。香蕈的吃法很多,可配以表椒、瘦肉丁炒吃,亦可用来炖鸡蛋、肉圆或煮汤吃,其叶鲜甜,清香爽口。
棕包米
棕包米在滇西,人们往往称昌宁人为“油鸡粽”,称龙陵人为“酸大笋”,而腾冲人一听到外地人喊“棕包”时,几乎人人即呈难色,感到尴尬,甚至会恶狠狠地回敬对方,因为对方在喊“棕包”时,总带几分戏谑或轻蔑的味儿。其实,在外地人口中“棕包”是“土气”的代名词。
香椿是腾冲的山蔬物产。新上市时,为肉类的数倍价。香椿性喜高寒,成片生长于腾冲马站乡的云华片区和曲石的秧草塘、长岭山等地,主要于春季采摘。香椿吃法很多,鲜吃以炒瘦肉、煎鸡蛋为主,亦可与刺五茄尖、椿头菜同入滚水略煮,捞起放入凉开水里,以盐巴辣椒浸泡二三日取食,其味更为鲜嫩爽口,且有清火泻滞的功效。
鸡枞
腾冲肥厚的火山灰土地和丰富的降水,为鸡枞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因而腾冲鸡枞树不但出产量大,而且品种多,味道鲜美。按种类来分,腾冲鸡枞有白鸡枞,青鸡枞、土堆鸡枞和黄鸡枞等几种。
癞鼻龙江鱼
“西寨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鱼肥”。这是我国古代诗人张志和所作名词《渔歌子》中的诗句。千百年来,每当人们置身山野,伫立溪畔,看到桃花纷纷飘落清溪的情景时,便会情不禁地反复诵吟这名作佳句。同时,也会十分自然地联想到苏东坡与友人游赤壁时提到的“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的松江鲈鱼。然而,对于腾冲人来说,除此之外,还必然想到龙江癞鼻鱼。癞鼻鱼产于腾冲龙江,头小自大。剌少肉厚,鱼鳞细软易除。鱼肉细腻肥美。
蕨菜
蕨菜为可食用蕨类的新生嫩芽,广泛生长海拨3000米以下的山坡上,尢以北部山区最为丰富,为腾冲人所普遍喜爱的和种大众化食品。每当万物复苏,春暧花开,蕨芽便悄悄破土而出,迎风而长。农村的人们将它采来,放入滚水锅里煮熟,捞起放入冷水中浸泡备食。吃时将蕨菜切碎,入锅炒熟,佐以干豆鼓、糊辣椒及其它调料,一般鲜美的野菜便可上桌了。
腾冲县 - 特色旅游
1.火山群景观──腾冲火山群是中国4大火山群之一,共有97座新生代火山。特殊的地质结构,形成了“十山九无头”的奇异火山地貌,火山锥、火山熔洞、熔岩台地、火山湖、堰塞瀑布、柱状节理规模宏大,分布集中,类型齐全,保存完整,其规模和完整性均居全国之首,有较高的科考和观赏价值,被誉为“火山地质博物馆”。其中距县城22千米的大空山、小空山、黑空山、城子楼、打鹰山火山锥和火山湖,距县城4000米的马鞍山、老龟坡火山锥、火山溶洞和火山石林,极具代表性,而且交通便利,开发价值较高,于1998年经批准建立火山群国家公园。公园第一期工程于1999年1月5日动工,同年9月完工,修建了标志性大门、花园大道、“A”字型登山道、地质博物馆、商品街、休息亭及其他生活服务设施;第二期工程完成了火山至柱状节理景区主游道及景点建设,修筑了大空山至黑空山连景游道,扩建了火山地质博物馆等,完成总投资1448.5万元。现已具有一定规模,并于2000年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火山热海旅游节,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2.地热奇观──腾冲是地球上少有的火山、地热并存地区,腾冲地热不仅在数量上为全国之冠,在活动强度和显示类型多样化方面也居前列。全县共有大小不一的热气田87处,其中最具科考、观赏和医疗保健价值的热海热泉位于县城南12千米处,有柏油公路直达,是我县地热高温中心,水温高达45~96.6℃,面积1.2平方千米,地热景观独特集中,有大滚锅、蛤蟆吐水、澡塘河瀑布、狮子头、热福地、仙人澡塘、鼓鸣泉、眼镜泉、怀胎井、热龙抱珠、月牙池等多处景色各异的景点,共同组成热海大景观。尤其冬日晨曦,沸水翻浪,蒸气冲天,景区笼罩在一片白色气雾之中,数里可见,蔚为壮观,享有“一弘热海”之盛誉,加上其奇特医疗效果,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科考和休养治疗。现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完善,并具有一定的接待能力,是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和启动点。
3.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盾状形火山锥体的来凤山紧傍县城,山上松杉葱郁,苍翠欲滴,每当春和秋爽,山间岚气或在山顶叠而成罗,或在山腰回环如带,故曰“来凤晴岚”,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顶有文笔塔冲天而立,有抗战遗迹散布;山间有南诏大理国时代的火葬墓群,有“马嘉理事件”的当事人石墓;有环境雅致、景色秀丽、面积达120亩的茶花园;还有古树苍松掩映下的来凤古寺。近年来,重建了来凤山文笔塔,新建了花园大道、园林式大门及登山道、观景亭等,总投资已达1319.98万元。
4.腾越旅游文化园──为促进旅游文化事业发展,腾冲县在县城翡翠西路广场建设“腾越旅游文化园”,占地面积19.82亩,建设规模为13756平方米,总投资851.51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传统古建筑木结构民族文化艺术表演中心1院,设有大戏楼、表演广场、观戏台,并有座位1520个,可进行洞经古乐、皮影戏、仙灯、台阁、上刀山下火海、民族歌舞等表演;传统古建筑木结构旅游商品街1条,有珠宝楼、药品店、果脯店、藤器店及其他展销地方名特旅游产品的店铺等;传统古建筑木结构民间风味饮食城1处,专供腾冲名特风味小吃,设有高档一流的大、中、小餐厅15个。1999年4月5日破土动工,2000年6月15日全部竣工交付使用。
5.叠水河瀑布──距国殇墓园500米处,即是火山堰塞瀑布—叠水瀑布。瀑布高36米,宽10余米,“中如帘,左为布,右为柱,势极雄壮”。飞瀑之上,有2孔悬壁式石结构太极桥,古朴自然,造型美观,游人于桥上俯首观桥下狂瀑,无不令人心惊。瀑布对面,一峰孤起,山峰耸峙,山顶有为观瀑而建“龙光台”,由此视瀑,更得其中滋味。龙光台照壁门上有民国总统黎元洪、清代书法家吴昌硕的题额,台内过厅两壁有腾冲历代名人诗赋碑廊,楼上有腾冲历史人物画像,可供游客观赏。
6.云峰山──云峰山位于腾北,距县城50余千米。蜿蜒逶迤的山脉之上一石凸起,形似竹笋,直捣天际,在“山上之山,崖上之崖”的峰顶建有云峰寺,其殿、阁房皆半悬于空。登山石级沿山脊青岩而凿,共2685级,似攀云之梯,称为“三折云梯”。建寺的许多传说在东南亚侨民和缅甸地区广泛流传,山称“仙山”,泉称“天泉”,吸引着众多的东南亚华侨和缅甸边民前来“朝山”览胜。现在登山道路已修整,1608米的登山索道已经建成使用,另修建了停车场、餐饮部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条件日趋良好。
腾冲县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大动作、快速推进,取得丰硕的成绩。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5亿元,共拆迁单位115个,居民1080户,拆除建设面积28万平方米,开发土地16万平方米;新修和改扩建城市道路14条,全长29千米,面积75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草坪灯5600盏,新栽行道树23000株,草坪绿化72公顷;城区面积由7.14平方千米扩大到11.14平方千米,城市人口达6.2万人。与此同时,自来水、电力、电信、电视、城市雕塑等配套设施同步进行;以城市环境卫生、环境绿化、美化、市民文明礼貌为重点的城市文明教育、市政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市容市貌和公民文明程度有了较大改观,为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腾冲县 - 工艺美术
腾冲的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种类繁多,风格多样。纺织服饰类有民族服饰的裁剪缝制、挑花、刺绣、织锦、纺织、布扎等;造型艺术类有绘画(壁画、木刻甲马纸、喜神、门神等),石雕、泥塑、木雕、彩绘、瓦饰、陶饰、剪纸、皮影、纸扎、玩具、面塑等;工艺类有陶器、金属工艺、草编、藤编、篾编、玉雕、抄纸、乐器、手工制伞等。其中石雕、纸扎、陶器、藤编、篾编、玉雕、抄纸等已有相当的产业规模。马站乡三联村有数十户农民以制陶为业,每年都有十分可观的收入;县城、洞山、绮罗、和顺有不少藤编厂和个体户,藤器产品畅销省内外;遍迹城乡的石雕厂和雕刻专业户,已形成收入不菲的大产业。
腾冲是全国最早、最大的翡翠加工贸易聚散地,民间翡翠雕刻艺术世代相传,目前全县从事翡翠加工制的个体户达500余户,全县专门销售玉雕产品的铺面达200多个,零星销售者不计其数,产品大量销往省内各地和国内许多城市。1998年,在云南首届民族民间美术艺人及工艺品调查中,腾冲有5名民间艺人分获高级美术师、美术师、美术艺人称号。高级美术师刘永周制作的皮影靠子参加了“建国五十周年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精品展”,还受到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的专访。2000年6月,文化部授予腾冲固东镇、荷花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腾冲县 - 人物
张天放(1893—1984)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腾越镇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律科毕业,曾参加辛亥腾越起义和“五四”运动,1923年被派为云南代表赴上 海参加各界联欢会,受到孙中山接见。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坚贞不移。解放后历任云南省林业厅长、民政厅长、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 主任,并任民革中央常委、民革云南省委主任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病逝于昆明。
张德辉(1895年—1971年),字焕然,号念翁,腾冲和顺人。1911年,考入大理模范中学,1913年赴日留学,次年考入长崎医科大学,专习妇产 科,1923年1月毕业。张德辉回到上海后开设东方医院,1926年回到腾冲,1927年开设东方医院。腾冲沦陷后,他被迫充当日军翻译,期间,曾多次将 日伪情报送给抗日军队。1946年任和平纪念医院董事,新中国成立后,张德辉先后担任城关联合诊所所长、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兼妇产科主治医师、县人民代表、 人民委员会委员、县政协副主席,1959年曾以华侨身份赴北京观礼。“文化大革命”被迫害致死,1979年平反昭雪。
张问德(公元1881年一1956年),字崇仁,云南腾冲城人。1942年夏,日军铁蹄近腾,城中军政官吏闻风丧胆,弃城而逃,遂使边地名城不战而陷敌手。时张问德已年过花甲,临危受命出任“县已不县”的腾冲县长,不顾一切地投入保家卫国的艰苦征程,在界头、曲石一带组建起了战时县政府和腾西北抗日前方根据地,“抗日县长”之名不胫而走。 1943年8月31日,日军侵腾行政班本部长田岛致函张问德,企图软化诱降。张问德怒火中烧,写下了当世名檄—《答田岛书》,痛斥日寇战争罪行并表达腾冲人民抗战决心。此文怒血沸于中而婉辞流于外,至今仍被视为当代之“正气篇”盛传不衰。张问德的《答田岛书》,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大国风度,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他被陈诚誉为“全国沦陷区五百多个县县长之人杰楷模”,被蒋介石誉为“富有正气的读书人”。他的名字,被收入《大陆名人集》。
寸树声(1896—1978)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和顺人。爱国民主人士。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历任北平大 学法商学院经济系教授,西北联大商业系主任。1940年回乡,创办和顺益群中学,任校长,兼中心小学校长与和顺图书馆馆长。解放后,历任腾冲县人民政府县 长、云南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第3、4、5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云南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云南省主任委员等职,1978年病逝于昆明。
艾思奇(1910~1966)中国哲学家。云南腾冲人。早年留学日本,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5~1936年任上 海《读书杂志》编辑。1937年到延安,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文委秘书长、《解放日报》副总编辑。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他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宣传和 教育工作,注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和大众化。积极与各种唯心主义哲学论战,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在宣传毛泽东哲学思想方面亦有一定成 就。著作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艾思奇文集》,主编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
李根源(1879-1965)祖籍山东益都(今山东青州),生于云南腾越(今云南腾冲)。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秀才,二十九年(1903)入昆明高等学堂。次年留学日本,学习陆军军事,先后毕业于振武学堂与士官学校。光绪三十一年(1905)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回国,任云南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旋升总办。武昌起义后,与蔡锷等发动新军响应,成立大汉军政府,任军政总长兼参议院院长,继任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统。1923年,因反对曹锟贿选总统,李根源退出政坛,隐居吴中。“吴淞战事”起,与张仲仁等抚伤救民,收敛大批阵亡将士遗骸,葬于藏书五峰山与马岗山。1936年,为营救“七君子”而奔走。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与张仲仁等倡议组织老子军。不久离苏去内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5年病逝于北京,骨灰安葬于藏书小王山。今小王山辟有李根源纪念馆。
张文光(1882——1914)字少三,腾越(今腾冲)人。出生于富商家庭。少有大志,仗义疏财。1906年经杨振鸿介绍加入同盟会,变卖家产进行革命, 后组建自治同志会。1911年7月与刀安仁等制定起义方略。阴历九月初六日举行第一枪,宣布建立滇西军督府,被推为第一都督,后任省协都督兼大理提督。因遭猜忌排斥辞归故里。1914年被唐继尧派人刺杀于硫磺塘(今热海)温泉。1923年,张文光沉冤被昭雪,追授陆军中将,授二等嘉禾章,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其墓现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木欣(1881~1964),字荣庭,号木石居士,城关人。早年就读于王承謨门下,光绪二十四年(1898),去学从商。他将读书时省下的钱,购买了1 支玉镯,售出后得利4倍,以此为资本,到蒲窝收放粮食、土产,两年得利600多元。清光绪三十四年,张木欣至广州,在永贞商号当店员,并入1股。他在广州 6年,每日清早即起,刺探商情。使永贞号因此获取了大利,他也从中受益。后来。他到香港创办富滇银行,接收了锡务宝华公司,设庄于南洋群岛。民国3年,开 办山东行、利源、长利行等商号,在转手德商存货中,获利40余万元。 宣统元年(1909),张在广州加入同盟会。民国2年(1913),“二次革命”失败,他在香港为革命党人办理手续出洋。民国3年,孙中山派人到 港筹款,他即汇给上海陈其美5000元。同年,加入中华革命党。民国5年。为反袁称帝,孙中山从张木欣处支取7万余元,在香港奔走革命的钮永建、李根源、 林虎等革命党人的一切费用,均由张木欣筹措,共支用20多万元,袁政府为此特发电给香港当局请予追究,使张木欣遭到拘留和检查。张木欣回上海后,又拨了7 万元给宣传护法的《中华新报》。以后,海军宣布反袁,他预支给军费20万元。为支援反清反袁的革命运动,他共先后耗去存款40多万元。民国7年,张木欣前往新加坡,通过入股集资,购买了价值20万元的500多英亩橡胶园;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金价跌落的机会,购买黄金,至世界 大战结束时售出,获利14万多元。此期间,因新加坡当事人擅自以12万元的廉价将胶园出售,使他遭受巨大损失,民国8年,他集资50万元,成立信谊对德贸易有限公司,一度获利30余万元;后大部分物资在青岛被当局扣留,损失140多万元,他一笑了之。 民国16年,张移居北京,从收藏家中购买了数万件文物古籍。民国20年运回腾冲,在来凤山麓新建房屋,将这些古画、古玩、古籍陈设其中,定名木欣图书馆。民国31年腾冲沦陷前,张离开腾冲,定居北京,曾任国际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
张映文(1$76~1966),字宪周,洞坪人。因身材高大,人称“张高人”。14岁拜天德堂王镇鑫为师,习医10年。24岁悬壶行医,设育生堂于城关全仁街,善治喉科、疮科和妇科病,医术造诣超过其师,在本县和今德宏、缅北一带享有盛誉。 张师古而不泥古,善于发掘和运用本地中草药,高黎贡山上有一种野生口芪,比《本草纲目》上记载的和市场、药店里销售的粗壮硕大,别人用后不止汗反 而发汗,故不敢用。经他研究炮灸加工后,止汗效果很好。他用黄精,以海粪(草煤)火煮一昼夜,再加蜂蜜和柏枝水熬制,疗效倍增,他自制的珍珠白雪散,治疗 喉症特效。他制膏药色清如水,明如镜,治疗跌打损伤和疮疡肿毒效果很好。他医治癫痫病也有独到之处,为昆明军区某干部家属治疗,一料药即愈,病人送他一面 大理石画像,表示感谢。 民国初年,张曾任国民革命军腾冲独立大队军医,热心地方卫生事业。民国20年(1931)腾冲医师公会成立,他被选为监察委员。民国24年,医师 公会改组为医师同业公会,他当选为常务委员。民国34年,重组医师公会,他仍为常务委员;同时兼作洞坪乡学校董事会董事长。解放后,组织腾冲县卫协,他是 发起人之一;又多次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县人大委员、县政协委员。
刘辅国(1880~1938),字弼臣,董库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随父到干崖(今盈江)弄璋经商。次年,结识了革命先达秦力山,介绍他加入了 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又结识了杨振鸿。光绪三十四年,四川李遐章、江苏王尧民、东川黄子和、永昌何仲杰等同盟会人士先后到董库村拜会刘辅国。李遐章带来 了杨振鸿从新加坡寄来约大伙准备起义的密信。由于风声走漏,只好各自逃匿。这年,居正、黄子和从仰光到弄璋,在刘辅国家留住数月,纵谈革命方略,叫刘到腾 冲调查军械局存储武器的实数,他如期完成了任务。刘辅国与张文光,为心腹之交,刘要张联络军界,组织会社,并将自己在弄璋的房屋、田地出售,作为革命经费。刘又带张到干崖,会见了早期同盟会员刀安仁,商定由刀号召十土司为后援,更加坚定了张革命的决心。宣统元年(1910),刘辅国到腾冲董库家中,召集同志讨论发难方略。 宣统三年,张文光从勐拱回到弄璋,刘催促张起事。七月,他又带信叫张文光到干崖,与刀安仁共同议定发难日期。这时腾越自治会飞函到弄璋,报告腾越 自治会已暴露,清政府将逮捕会员,要他们火速远避。张与刘商量应付办法,刘说:“谚云,打人不如先下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还可以挽回。”经秘密策划, 张按刘的意见,化装绕道回腾越,秘密准备起义。当张再次到干崖向刀安仁取《革命方略》时,刘辅国已到蛮允、昔马、户腊撒等地通知各营驻军,准备响应起义。九月六日晚,张文光在腾越起义后,刘辅国即在弄璋调集边防各营响应。因粮饷不够,刘依照《革命方略》,向弄璋富户借得印洋3000盾,分给各营。十三日,刘统帅边防各营到腾。 刘到腾冲后,张文光召集地方父老、文武官吏开会,表彰刘的功劳,推刘为都督,刘谦虚地推辞说:“余何敢言功,不过应尽党职而已,功在诸先烈及各同志、海外侨胞。”经再三推让,才就任了民政司职务。张文光每遇要事,都要与他商定。中华民国成立后,刘去职归农,不问世事,直至民国27年(1938)2月3日去世。李曰该赞扬他:“奔走革命,混迹风尘。发难边陲,一鸣惊人,……进不可测,退尤难及……清风邈矣,慨独在予。”
刘楚湘,字梦泽,号适斋,1886年生,腾冲人氏,1916年即任民国众议院议员,1923年抵制曹锟贿选,并著文评击腐败政治。1942年5月10日腾 冲县城陷落后,群龙无首,一片混乱。刘楚湘以自己在民间的声望,于5月28日在曲石秧草塘会集各地士绅,商讨抗战事宜,首举抗日旗帜。6月5日,在预备第 2师副师长洪行主持下,在曲石江苴成立了腾冲县临时县务委员会代行县务,刘楚湘任主任委员,集合了千余抗日志士,筹办训练班,组织民众武装,抢运 抗战物资,共同收复失地。后任第11集团军高参。1944年9月腾冲光复后,刘楚湘继张问德任腾冲县长,办理善后,1945年日本投降后,即辞职回家读书 著述,至1952年病逝。
李辅仁(1900~1940),字幼庵,又名遇安,洞山区下绮罗人。生于缅甸勐拱,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到下绮罗小学读书。他酷爱数学,初小毕业 便能演算高小算术。宣统三年(1911)考入中学,他目睹英帝国主义对腾冲的侵略和清朝政府的屈辱卖国,非常愤慨,立志奋发读书,科学救国。民国8年 (1919)在李根源提携下,到广东韶关讲武堂第二期军训班学习。民国9年(1920)到北京,考入北大预科班。民国13年秋,考入北大电机工程系。民国 14年经杨青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革命工作。是年6月,他参加了北京工人、学生支援上海“五卅”运动的募捐、示威游行和罢课斗争。11月28 日,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的“首都革命”。民国15年春,李与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云南广南县壮族女学生侬淑玉结婚。李边读书边做党的工作,传送散发党的刊物,宣传组织“学运”。3月18 日,北京3万多群众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通牒国民示威大会”。李参加了集会和游行。反动军警向示威游行队伍开枪射击,造成著名的“三?一八”惨案。当时 党的文件书刊由侬淑玉收转,特务发觉后,以“帮共产党做事”罪名逮捕了侬淑玉。侬在狱中多次被刑讯逼供,始终没有暴露丈夫的身份和党的秘密。民国19年侬 保释出狱,李同时毕业。为避免特务纠缠,全家迁到吉林教书。李在教书中继续进行革命活动。民国24年10月,李转到江西南昌宝灵女子中学教书,侬于年底病 故。民国25年1月,李辅仁奉党的指示,奔走于南京、上海等地做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其间,曾到江苏镇江市丹徒县黄墟乡与新四军游击队领导人董又新共商抗日 工作。李食无空时,居无定所,为便于工作,把长子亚迪(李伟)托董又新妻子照料,把未满周岁的三子送给当地一小学校长收养。民国26年芦沟桥事变后,李辅仁被派到江苏浦镇国民党第85师工程处任工程师,设计建造营房;后转到南京中央政府军政部城塞局任技佐,设计构筑江 防要塞炮台等抗日工事。因劳累过度得了肺病。民国27年,病情加重,经江西新四军贵溪办事处主任温仰春筹措,回昆明南郊前卫营地养病。民国28年,又经杨青田等安排帮助,离昆明回腾冲下绮罗养病。民国29年9月9日,病故于下绮罗靖澜寺。
王少岩(1903年-1995年),男,汉族,腾冲县人。幼年在家乡读私塾,17岁时进入父亲与友人合伙开设的茂延记商号学做生意。1927年 茂延记商号改组为茂恒商号,王少岩任昆明分号经理。由于他经营有方,分别在上海、成都、拉萨、香港、仰光、加尔各答等地设立分支机构30余处,发展成为 南经营国际贸易的著名商号。总号迁昆明后,王少岩任董事长。抗日战争中期,他创办拥有两万纱锭的云茂纱厂,并兼任董事长。为发展云南地方民族工业做了许多 有益的工作。新中国建立以后,王少岩同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真诚合作,先后担任昆明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委会副主任,云南省第二届人民委员会委员,云南 省工业厅翩厅长,云南省轻工业厅副厅长,云南省财经委员会委员,民建昆明市委第一、二届副主委,民建云南省委第一、二届常委、主委,民建中央第一至五届委 员、常委、咨议委员会常委,云南省工商联第一至一七届常委、副主委、主委、.名誉主委,全国工商联委员、常委,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云南省第二、三 届人民政府副省长,政协云南省第一、二、四届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第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一至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云南省第二、五、六、 七、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第五、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为省人民政权建设和经济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王少岩的一生是爱国的、进步的一生,他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白色恐怖时期,在共产党的政策感召下,同情、支持人民革命事业,资 助、掩护地下党的同志开展革命活动,为人民解放事业和爱国民主运动作出贡献;在云南解放前夕,有的股东提出将云茂纱厂迁往国外,他力排众议,坚持将厂址设 于昆明;建国后,他毅然从香港返回昆明,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他出巨资购买国家建设公债,为恢复和发展云南地方经济作出贡献;抗美援朝期间,他主动向中 国人民志愿军捐献战斗机一架,体现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拥护社会主义,带头接受党对一民族资产阶级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使云茂纱厂成为全 省第一家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他十分重视教育事业,60年代初,当国家处于困难时期,他捐献大量资金并带动工商界共同创办“昆明东风中学”(现昆明第十中 学),他还捐资20余万元,为腾冲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王少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长期担任省级领导职务,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从不利用 职权谋取私利。
李镜天 (1904—1995年), 1904年生于云南腾冲县和顺乡,缅甸归侨。1917年赴缅甸求学,1928年接手其父经营的“永茂和”商号,1933年赴上海开拓东南亚贸易,1949 年10月从仰光回昆明,1951年初参加组建“昆明归国华侨联谊会”,任筹委会主任,1953年出席全国工商联首届代表大会和中央侨委扩大会议,1956 年任昆明归国华侨联谊会主席。历任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常委,一至四届昆明市侨联主席、三、四届省侨联副主席。
王昭明(1914—1999年), 1914年生于云南腾冲县,缅甸归侨。17岁进入商号涉足进出口业务,1949年,在昆明筹建的云茂纱厂正式投产,之后相继捐款支持中共地下党活动,抗美 援朝时期,捐献飞机一架。1954年,云茂纱厂成为云南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1962年,捐资创办昆明东风中学。从1954年至1996年间,先后担任昆 明市副市长、市人大副主任,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全国第七、八届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执委、常委,同时担任省、市民建、工商联副主委、主委等职务。 1960年起,任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一、二、三、四届主席。
尹曰庄 (1936年-) 1936年出生于云南腾冲县,缅甸归侨。1958年云南大学化学系毕业,先后在昆明农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工作,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务处处长。 1989年10月调云南省侨联工作,任第五至六届四次全委会主席、1990年9月任省侨联党组书记。先后担任中国侨联第四、五届常委,省政协六届委 员,1993年1月至2001年2月任省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外事华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2月退休。
李弥(1902年—1973年),字炳仁,号文卿,籍贯云南腾冲,出生于盈江县。.n1926年黄埔第四期毕业。1936年任江西瑞昌县长,1939年参加昆仑关战役。 1940年,枣宜会战后,调升为第八军荣誉第一师师长。1944年奔赴滇西松山战场,加入中国远征军,打响松山战役,因功升任第八军军长。 1948年所部改编为第十三兵团,任十三兵团司令官。淮海战役中,奉命支援黄百韬部未果,不久第十三兵团全军覆没,李弥化装逃到山东潍县、青岛、乘海轮赴南京、上海。后任第十三编练司令部司令兼重编第八军军长,往闽西、云南征兵。 1950年李弥率部撤往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地,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继续与共军对抗。 1954年撤往台湾。1973年3月10日病逝于台北。
梁正中(1891年—1950年),字用衡,古永硝水塘人,因家住腾冲西北琅琊山下一小村,极富正义感和爱国热情,被腾冲人称“琅琊高士”。曾入省立大 理中学、北京法政大学读书,积极参加“五?四”运动。返腾后任王属联合中学学监,在缅甸密支那创办一所初中。固国后在其家后面建小学一所。1930年,参 加滇缅北段边界调查,获外交部“调查界务,懋著辛劳”奖状。1935年,任县参议会副议长。1937年,梁正中带古永民工修筑滇缅公路。日军侵陷腾冲,梁 正中支援并临阵指导游击队作战,在一次战斗中击毙日军数十人。他积极抗战,收复后任县参议会议员。1943年,因接应英军少将盖尔克残部30余人撤退至中 缅边境,后冒险护送越过漫长的日军封锁线,帮助反法西斯之盟友,获英国皇家勋章一枚。1950年4月7日,病卒家中。
李曰垓(1881年—1944年),字子畅,腾冲和顺人。清庠生,北京京师大学堂毕业,授举人,1909年加入同盟会,出任永昌中学教习。在任云南全省沿 边士民学堂总办期间,创始沿边地区土塾128所。参加领导辛亥临安起义后,历任省军都督府军政部次长、民政司司长兼司法司长、滇南观察使、西藏宣尉使、云 南第一殖民督办兼公路局长、孙中山派驻香港代表,政绩显著,诸多建树。1915年蔡锷首义护国时,就任护国军秘书长,所写《讨袁檄文》,海内外迅速响应。 国学大师章太炎称他为“滇南一支笔”。李曰垓先生一生为官清廉,生活节俭。他的著述颇多,有《天地一庵诗文抄》5卷、《客问》、《漫汗录》、《文牍篇》、 《滇缅界务说略并图》等。他的诗文《双桥行》至今仍镌刻在石头山中,不亏为护树名篇。
王开国(1865年—1932年),字承谟,又字二庄,腾冲全仁街人。1893年乡试,中癸巳科举人。次年赴京春试不第,返乡后又不愿随父从商,而心事 教,乐耕舌,喜砚田,自甘清苦。办学从教40余年,始终以“遵圣言、笃凤义、端职业、淡荣利”为宗旨,阐幽发微,启发诱导,尊师爱生,先后培养学生 2000余人;学生遍布于军政、文教、工商各界,张文光、李弥、张木欣、王少岩、王昭明、董率真、吴宝泉、刘明德等。先生擅长书法,被誉为“滇西书人第一 ”。于1932年临终前夕,自题寿域联:“明月自来还自去,青山埋骨不留名。”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炳麟先生于次年为他书写了墓碣。七年之后,耆 绅及其学生在毗卢寺右侧建“王公祠”纪念,保留至今。 李珍国(1827—1887),腾越镇下绮罗人。曾参与镇压云南回民反清起义,转战18年,清同治年任威远营参将,之后升腾越镇标中衡、左营都司、龙陵营 参将,诰封匡勇巴图鲁、腾越守备总兵官副将。同治13年(1874),英驻华公使馆翻译马嘉理潜入腾冲搜集情报被驱逐出境,李珍国下令部队加强边境防卫。 不久,马嘉理偕英军官柏朗率军200余人入侵。马嘉理领前锋数人探路,至干崖(今盈江)蛮允时被李珍国派员劝令撤出,马嘉理拒撤并悍然枪杀我边民数人,清 军民奋起反击,将其一行全歼于户宋河畔,并给柏朗部以有效阻击后逐回缅甸。事后,清政府竟下令查办“肇事者”李珍国,还与英签订《烟台条约》。李珍国被押至昆明入狱候审,后削职回腾,旋被腾越镇总兵委中将游击。1884年春,清政府派其出兵八莫安抚。次年(1885),缅亡于英,李珍国再次请缨往救,不 许,遂辞官归乡。光绪十三年(1886)十月十九日病故,葬于来凤山麓。
杨青田(1889—1980),云南省腾冲县古永人。“五四”时期在昆明组织云南学联,任会长。1925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回 云南建党,先后任驻粤滇军政治教官、组织科长、北伐军第三军第九师中将政治部主任。曾协助朱德同志在滇军中开展工作,准备南昌起义。后因病转入文化工作。 抗战时期任云南省参议会副议长、副秘书长,积极从事民主革命运动和统一战线工作,对争取卢汉起义、云南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解放后历任省政府委员、高级法 院院长、省检察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第一至四届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1980年病势于昆明。
白平阶(1915年~),年轻时曾当过小学教员、新闻记者、商号职员,解放后历任腾冲一中、潞西中学的副校长、校长兼任德宏州政协副主席,他和蔼可 亲的音容笑貌,彬彬有礼的学者风度,给学生们以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当他于1995年2月辞世之后,更令他当年的学生们深深怀念。白平阶先生将他的大半生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而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却是云南文坛上的创作活跃、影响最大的现在文学家之一。1945年,腾冲抗战胜利后,白平阶先生根据家乡沦陷中的见闻及经历,创作了反映一个回族家庭在战争中的悲欢离合遭遇的中篇小说《古树繁花》,发表在《世界文艺季刊》创刊号上。此文被主编杨振声先生誉为“代表东方 文化的作品”。文中的这个家庭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呼喊、奋争及不可战胜的精神,这是他的现代文学创作中的重头作品,家乡的父老兄弟真切的怀念这位生于腾冲大 地、曾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而呐喊战斗并卓有成就的现代文学作家。
伍集成(1904~)云南腾冲人。在家乡念完初中便辍学,随父去缅甸习商。后其父破产,他只身返回家乡,先后当过学徒、帮工、伙夫、店员、总管、代理县长,后与 人合伙成立万通公司,在昆明代理棉纱。1946年他到香港,开办瑞成公司,从事棉纱贸易,公司设在轩尼诗道,从巴基斯坦及埃及买入棉纱,售给香港布商,业 务很快便上轨道。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瑞成将大量棉纱卖给内地。70年代牛仔裤风靡世界,棉纱贸易又到一个高峰。瑞成每年贸易额超过l亿元。他只经营棉纱 贸易。1983年他将旧楼扩建成高32层的集成中心,用以出租,每年租金收入达数千万元。其资产估值逾10亿港元。他对家乡发展十分关心,曾捐1000万 港元在家乡设立教育基金,帮助故乡子弟出国留学。
伍达观,云南省腾冲县人。早年到美国求学,专攻纺织工程学。其父伍集成是云南有名的富商。可是,伍达观在美国读书,没有完全靠父亲,基本上凭自己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大学毕业后,伍达观先生在大学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他至少有两项值得中国人骄傲的科学研究成果。一项是美国的第一面国旗年久破损。这是美国最珍贵的历 史文物之一。他以高超的纺织技巧,修复了这面价值连城的旗帜。他的纺织工艺,“整旧如旧”,天衣无缝地使美国的“国宝”恢复了原貌。为此,美国国会将他列 为作出突出贡献的美国公民永载史册。另一项是人造血管技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做心脏手术时就采用了他参与研制发明的人造血管技术。 七十年代,伍达观先生回到香港经商。他经历过艰难、挫折和痛苦,但他以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惨淡经营,奋力拼搏,终于闯过难关,取得成功。在他取得成功 后,他没有把财产留给子女,而是捐献给祖国人民。他说:“成器的儿女,不靠父母的财产过日子;不成器的儿女父母给的钱越多越不成器。钱财取之于社会,要服 务于社会。因此,他以母亲的名义在清华大学捐款设立“伍谢瑞芝文库”。在家乡腾冲捐款,帮助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学校;奖励优秀学生上进;救挤贫寒的农 村孤寡老人。他的义举和善行在腾冲地区有口皆碑,被广泛地赞颂和传扬。一九九六年初,他捐款115万美元给云南大学,设立“伍达观教育基金”,每年奖励优 秀教师及优秀学生。一九九七年,捐款人民币30万元在云南大学创建“伍谢瑞芝文库”。一九九九年他又捐资40万元人民币在云南大学图书馆建立“伍谢瑞芝文 库”,惠播书香,享慰学子,振兴教育,培养人才。
寸性奇(1895年-1941年),抗日名将,中国云南腾冲县人,汉族,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中将,于中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 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并立志从军。在讲武堂他学绩优秀,思想进步,追求正义事业,深受同学的拥护,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1910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10月30日,云南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发动起义,奉令率新军中革命党人秘密潜入昆明城内,按时消灭了守城人员,砸开城门,使起义军大队入城,他又跟部队向五华山进军,消灭顽抗的清军。1917年,积极投身护法运动,由于屡立战功,历任川边镇守使,少校参谋,南溪县长等职。1923年因讨伐陈炯明有 功,被孙中山任命为大本营少将参军,中央直辖宪兵司令等要职。1926年,北伐军挥师北上,他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军参谋处长职务随部队参加作战。 1927年,被提升为陆军第三十四旅少将副旅长,并任过陆军第三军参谋长。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他即向军事当局请缨上阵。奉 令任陆军第三十四旅旅长率部北上,与日军激战于井陉、阳泉地区。在作战中,他常亲临前线,视察阵地,鼓励官兵奋勇杀敌,报效国家。旋以战功擢升为陆军第十二师师长。奉令转入中条山区。 1941年5月,日军秘密集中10余万精锐主力,使用大量飞机、大炮、对我军阵地发动突然袭击,他指挥的陆军第十二师爱国官兵顽强抵抗,他们用简陋的步兵 武器打退了敌人多次的疯狂进攻,双方多次展开白刃肉搏。当时,天降大雨,山路泥泞,加上日军飞机严密封锁我黄河各渡口,使我后方援军弹药无法迅速补充。日 军连续冲锋,突破十二师左邻友军王家窑头阵地,双方战线犬牙交错,相互混战,我军因孤立无援,渐处劣势。此时,他奉上级命令,率部队突围来到樊家沟,5月 10日向五福涧前进,不料刚至张家坪,与日军大队遭遇,双方短兵相接,肉搏战后,我军退守大任坪,再由架桑夺路出击。11日晚,被日军重兵合围,我第三军 军长唐淮源深知危局难挽,鼓励官兵与中条山共存亡,战斗到底。他听后,厉声对其部下说:“诚如军长言,吾侪今日惟奋力杀敌耳!枪在手,剑在腰,不令为贼服 也。济则为国争光,不济以死继之。”12日,日军攻陷我军左翼水谷朵高地,他亲率奋勇队与敌人搏杀,不幸胸部中弹,这时他已得知军长唐淮源壮烈殉国的消 息,悲痛万分,仍强忍伤痛,大呼杀贼,率军冲向敌阵,13日晚,他的右腿被日军炮火炸断。自知伤势严重,不肯被俘受辱,用手中短剑自戕于县山以北的毛家 沟,壮烈殉国,1942年3月27日,中华民国政府特以1454号褒扬令明令褒扬。
李秉权(1922 -2005),云南腾冲人。李秉权教授是云南省神经外科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1922年2月2 8日出生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的一个小手工业的贫寒家庭。青少年时期,他目睹国家被日寇侵略和深重的民族灾难,自幼立志要为振兴中华民族而献身,中学毕业 后考入国立云南大学医学院医学系。1947年7月以优良成绩毕业获学士学位。1949年解放后,应聘于云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任外科医师。1949年12月初,李秉权和比他低一年级的校友胡素秋(现为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教授)结为连理。1949年12月底,云南 解放;翌年3月,李秉权成为云南大学医学院助教及该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医师。1953年3月由大外科转向神经外科,成为新中国培养的首批神经外科医师之 一。1960年后,在李秉权与神经内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立云南第一个创立脑系科,填补了云南省神经外科空白,其后一直终生奋 斗在神经外科。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程华青合作,在国内首先开展了经颅中窝硬脑膜外进路行面神经岩段手术,治疗眩晕效果 良好。撰有《颅骨大骨瓣并脑室持续引流联合减压术在颅脑火器伤治疗中的应用》等论文,合著有《临床实用神经系统解剖学》。
宝福凯(公元1963~今),云南腾冲人。著名医学微生物学家和虫媒传染病专家。宝福凯,1963年4月生, 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生学历,硕士、博士生,美国耶鲁大学3年博士后学习、研究经历。1985年昆明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1987年研究生毕 业,2002年-2005年在美国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现任昆明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主任,病原生物学学科带头人,昆明医学院 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站技术负责人、微生物检测室主任。系美国微生物学会(ASM)、美国纽约科学院(NYAS)、美国螺旋体研究会会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中 国免疫学会会员。长期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1)蜱传虫媒病原体和蜱传虫媒传染病(tick-borne pathogens and tick-borne infectious diseases)的病原学、免疫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2)结核病病原学、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主要成员参加过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1项和美国NIH项目4项,主持过多项云南省省自然基金、青年基金、教育厅基金项目的研究。至今发表论文及综述70多篇,其中国际权威杂志 《Nature》1篇,《Cell》1篇,《J Exp Med》1篇,《J Infect Dis》1篇;SCI收录8篇,影响因子累计达85.8;获发明专利1项(排名第二);参编本科教材、专著5部。
腾冲县 - 旅游注意事项
1:云南是少数民族地区,请尊重当地民族习俗;
2:昆明到腾冲旅游的交通方式有飞机和汽车,您如果选择乘飞机的话,请带好自己的有效身份证,别误了登机;
3:腾冲是“中国翡翠第一城”,在腾冲正规商店购买的翡翠品质可以得到保证;
4:腾冲天然温泉众多,到热海泡温泉建议自带泳衣泳裤。
5:旅游途中最好穿旅游鞋,穿比较宽松的衣服;
6:云南腾冲早晚温差比较大,早晚可以穿外套,紫外线比较强,女士可以带点防晒护肤品;